学院学生工作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理念,以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引领成长为主线、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协同育人为驱动,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学院对照学生需求和工作要求,在扎实工作中实现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现将近五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以引领成长为主线,健全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实施“浙理青春党建”工程,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共发展学生党员150人;创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党建文化节”、“党员论坛”等特色活动,组织党员送服务、党员教育评议、党员形象大讨论等各类主题教育120余次,党员覆盖率达100%。学院共评出优秀学生共产党员51人,累计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1个微党课被推荐到省委教育工委参赛。实施“一年级德育工程”建设,以“自我养成”的主题,以“自我认知-自我践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督”为主线,开展了大学生成才之路系列讲座130余场。依托“生涯面谈”、生涯规划竞赛等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连续两年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开展团学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开展团支部“四一”行动计划,每年参与人数达600人。1个团支部参评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1个团支部获评省“活力团支部”。积极开展公寓文明建设,连续三年获评为校文明寝室建设先进或特色单位。
二是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确保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安全工作为底线,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积极关注重点人群,覆盖率达100%,结合网络平台开展学生消防安全演习、离校教育、主题班会等安全主题活动110余次。建立健全学生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5年来先后出台《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管理办法》、《生命科学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生命科学学院外语水平考试奖励条例》、《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生命科学学院班主任定期走访寝室制度》、《生命科学学院公寓违纪情况通报制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寝室卫生环境实时反馈制度》等10余项。学院全面梳理学生信息,建立完善“四库一表”,做到了学生全覆盖,内容全方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委员和心理健康协会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连续两年获校心理情景剧剧本大赛优秀组织奖。按要求配备班主任,其中博士或副教授及以上比例占81.8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关注辅导员个人成长,获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学院获优秀组织奖,辅导员个人获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校级优秀辅导员等荣誉40余项。
三是以协同育人为驱动,凝练学生工作的品牌建设。打造“全程化科研训练”特色品牌。坚持以科研导师指导为主体,以实验室为阵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2012年起,全面启动大学生全程化科研训练计划。在大一中开展科创训练班,在大二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大二、大三中,学生跟随导师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在大四中开展考研引导与服务。五年来,在“全程化科研训练”为核心的本科生导师制和学团制培养模式下,学生成绩硕果累累,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人数累计达500余人次,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同时获累计创新金奖和银奖各1项,连续两届获“理工优胜杯”;获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等,并承办1届竞赛,2016年所获奖项数量创历史新高;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新苗人才计划)项目38项;发表论文(本科生为第一作者)23篇,其中SCI论文5篇。学生考研(含出国)率由27.45%上升到44.14%(2016届)。本科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超额完成学校指标。打造“寝景对话”公寓微讲坛活动品牌。坚持以成长导师为主体,以寝室为阵地,实现思政教育向公寓延伸,引导学生寝室成长导师到学生宿舍开展“寝景对话”微讲坛,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引路,获评为校第四届校园文化“重点品牌”,目前已累计开展85场,学院近70%的干部教师直接参与,本科生覆盖面100%,并累计推出“寝景对话”电子期刊10辑。
五年来,学院各项学生工作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共青团、《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在线等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近150次的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反馈。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凝练出符合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成长规律的学生工作品牌,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