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发展性资助项目|乡村振兴途径调研
日期:2022-05-0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第十期发展性项目—— “ 乡村振兴途径调研”,已顺利结题,让我们来精彩回顾。


关注城乡制度的变化,就是关注中国发展最底层的逻辑。

2022年乡村振兴将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该团队关注到乡村普遍衰落的经济规律与把三农当做重中之重的政府行为之间的矛盾,回答了乡村衰落的历史原因和乡村振兴的现实必要性,并聚焦乡村不同产业发展规律,于普遍困境和长期扶持的尴尬之中断见乡村振兴可能作为盘活内外两盘大棋的关键布局。

田野调查

团队从乡村产业入手,分别深入以下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村落的相关产业进行田野调查。

一、湖北省磨石山村(A村)辣椒产业(第一产业)

undefined

辣椒田


二、湖北省堰桥村(B村)山茶油加工(第二产业,起步)

undefined

采访油茶树种植户、山茶油加工厂老板


三、浙江省上垟镇(C村)青瓷产业(第二产业,成熟)

undefined

学习青瓷加工


四、浙江龙井村(D村)旅游产业

undefined

龙井茶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


调查思路

关注优势与困境

分析主要矛盾

判断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总结规律进一步挖掘本质

发现问题

通过田野调查,了解了不同乡村产业的图景。我们发现乡村空心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人口空心化的问题,涉及农民用脚投票背后的城乡矛盾。想要解决它,需要更深入的制度安排。为了让新的制度安排可能从根源上解决人口空心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了解旧有的制度安排对乡村衰落的影响,重新定义乡村的历史方位。

溯源衰落原因——城乡差距

乡村的衰落,有经济规律的影响,当城乡鸿沟不断加大,制度不是减少而是加大了不平等,传到下一代就形成了阶层固化。制度安排没有跟上主要矛盾的变化,反而加大了不平等。

理解乡村定位——乡村有再次成为破局之道的潜力

乡村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农村不仅是失业人口的蓄水池,还是产能过剩大量投资涌进来的蓄水池。乡村是挖掘存量,构建新循环的广阔天地。乡村作用,难以估量。

确立原则立场——两层制度设计

所有的制度设计都是为了减少城乡不平等和把乡村拉入大循环。在保证维稳和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基本的思路是:

(一)减少不平等

1. 改革户籍制度,在买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取消城乡差别。

2. 改革土地制度,农村集体用地既要保证耕地,又要能转换成资产股本用于集体发展。

3. 引导新农村社区化、集体大院化,建立医院学校工厂银行供销社。

4. 促进产业升级和教育升级。

(二)拉入大循环

5. 加强集体在产业供销和金融方面的组织能力,利用好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

6. 以基建投资和产业投资带动。

7. 以新零售新电商促进消费升级。




 Copyright 200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