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风采 · 正文
铁肩担道义,丰碑传精神——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党史教育实践基地、校地党建共同体、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落户三门亭旁镇
日期:2021-07-1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1928年,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浙江的第一面红旗在此飘起,苏维埃政权随之而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党史教育实践基地、校地党建共同体、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在此落户,红色革命小镇迎来了更多的红色资源和发展动能。

7月15日,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党史教育实践基地”、“校地党建共同体”、“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落成仪式在亭旁镇城楼会议室举行。三门县亭旁镇党委书记奚捷、镇长郭华申、党委委员李远、亭旁镇团委书记章剑南、镇初级中学校长助理姚强能、镇中心小学校长助理陈其航;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部长胡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书记丁春平、院长梁宗锁、党委副书记楼玉兰、党委委员贾巧君、团委书记杨勐出席仪式。亭旁镇镇长郭华申主持仪式。亭旁镇相关科室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专家组成员和社会实践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奚捷和丁春平代表双方致辞,共同预祝共建合作能早日结出双方满意的成果。

仪式上,亭旁镇与浙江理工大学签署“党建共同体”和“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协议,并进行“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党建共同体”和“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授牌。




1921到2021,时间跨越百年, 党的光辉透过纸张、穿过了一个个纪念碑,绽放着永恒的光芒。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长眠在青山绿水间,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被人们铭记。

沿着亭旁起义纪念碑台阶拾级而上,领导和师生们来到了半山腰丹心亭,俯瞰亭旁红色小镇繁荣的街市,便捷的高铁站,师生们非常感慨,今天革命老区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足以告慰牺牲的先烈们。来到山顶,一座剑型丰碑直指云霄,即便已过去近百年,大家仍能从那顶天立地的丰碑中感受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

全体师生整齐列队,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胡琦、丁春平整理花圈挽联。集体默哀后,胡琦带领全体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瞻仰革命烈士浮雕,从浮雕的故事中,大家再次深切体会到不论国内外风云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体师生还在亭旁起义纪念馆举行了我院党建品牌活动“流动的党史学堂”,全体领导和师生认真聆听和学习了亭旁起义的故事细节,参观了起义负责人包定故居,透过一个个古建筑和真实感人的历史资料,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在让人泪湿眼眶的同时,也深深印刻在全体师生心底。

7月15日下午,校院领导和老师们在郭华申陪同下来到亭旁中学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参观学生社会实践成果。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小朋友们用一首《歌唱祖国》欢迎老师们的到来。社会实践队员们向领导和老师们介绍了留守儿童制作的细胞橡皮泥作品和植物标本作品,李彬彬同学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深入浅出的爱国文化专题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定认真完成暑期支教任务,利用专业知识在革命老区留守儿童心中播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种子,助力孩子们早日成长为合格的革命老区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工办  杨勐




 Copyright 200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