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先辈科学探索精神 拓自我科学研究视野
日期:2013-06-0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1351619日,我们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盛清教授一道参加了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90周年纪念会”,聆听了多场学术报告,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此次大会同时举行了邹承鲁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会。邹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为中国科学家最早完成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建立的“邹氏公式”、“邹氏作图法”均成为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邹院士以满腔的热情投身祖国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培养了30多位博士、8位博士后及大批硕士,其中有4位成长为中科院院士、。

正如邹院士所说:“我自己确信如果我有再生活一次的机会,我仍然将选择科学研究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做科研,不光需要探索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信念,有一颗沉静下来的心。科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浮躁,不虚荣地做着每一件事情,需要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科研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变得也越来越谦逊;科研就像一座神圣的宫殿,真正走进去后才会看见它的富丽堂皇,也像一座神秘的迷宫,需要你花时间才能解读它的奥秘。”此次大会的主席清华大学的周海梦教授,也是邹院士的学生之一,现场追思了与邹先生的师生情谊,朴实的言语令人潸然泪下。作为后辈的我们,虽然从未见过邹院士,但是通过纪念短片和与会者热烈的追思发言,已深深地被邹院士的科研精神所感染,对我们以后的科研之路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开幕式后,王恩多院士、饶子和院士等分别做了特邀报告。王恩多院士报告了亮氨酰tRNA酶的最新研究进展,饶子和院士对小核酸病毒结构做了详细精彩的讲解,这些都是我们在之前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思想。我们也有幸分享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颜宁的最新研究成果——钠离子电压门控通道的研究,钦佩羡慕之余,也更加激起我们对科研的热情。

会上,李旋同学对王泽峰教授提出的人工RNA特异性内切酶的设计并构造十分感兴趣,积极思考并提出建议,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基因治疗遗传疾病上,得到王教授的肯定。况野同学仔细听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杨弋教授所做的“基于荧光探针的重要代谢产物单细胞实时分析”的报告后大胆提问并建议,能否通过荧光探针对细胞及代谢产物做实时分析,作为一些疾病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大会报告人的PPT制作和出色的演讲能力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议期间,我们还幸会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友,现在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沈佳师兄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2012届优秀毕业生张涵明同学,通过交流,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经验。此外,我们还观看了墙报展示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了科学创新意识,了解了同行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动态,同时也学到了墙报制作的方法。

通过参加此次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我们对科学研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第一,科研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发现未知的事物,不但需要探索性思维,更需要前瞻性;做科研,亦步亦趋是不行的,因此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第二,我们要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思想和科研方案,新观点的提出往往有悖于常理思维,这时就需要我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

两天的学术讨论会很快结束了,我们都意犹未尽,感受颇多。此次参会大大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也将成为我们今后科研道路的新起点。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况野、李旋、王蓉

20135

图为盛清教授与学生一起合影





 Copyright 200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