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数据库最新统计显示,我院付彩云教授团队发表在卓越系列SCI期刊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 34.915)的论文“Antimicrobial peptides: mechanism of action, activ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同时入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
该论文从抗菌肽的来源、结构特征、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到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概述,最后讨论了优化和开发基于抗菌肽的治疗作为潜在的抗菌和抗癌疗法的策略。浙江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付彩云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其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张奇瑜为共同第一作者。

高被引论文 (Highly Cited Paper),是指同年度同ESI学科领域中发表的所有论文按被引用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 (Hot Paper),指对ESI的22个学科领域下近2年发表的出版物,基于近2个月的被引情况,全球范围内被引次数排名前0.1%的论文。我院付彩云教授作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浙江省巾帼科技创新工作室(多肽及蛋白药物研发工作室)领衔人,以及浙江理工大学多肽及蛋白药物研究所所长,在肿瘤等重大疾病新靶点发掘和多肽类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标志着付彩云教授团队在多肽药物研究领域再上新台阶,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可和关注。
论文阅读链接:https://mmrjournal.biomedcentral.com/track/pdf/10.1186/s40779-021-00343-2.pdf
文献引用格式:
Zhang QY, Yan ZB, Meng YM, Hong XY, Shao G, Ma JJ, Cheng XR, Liu J, Kang J, Fu CY. Antimicrobial peptides: mechanism of action, activ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Mil Med Res. 2021;8(1):48. doi: 10.1186/s40779-021-00343-2.
通讯作者简介:

付彩云,博士,教授,博导,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副院长、多肽及蛋白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2008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王锐院士。同年入职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工作至今。
近五年,围绕多肽类新药创制合成生物学与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付彩云教授以最后通讯或第一作者(含共同)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Adv Sci,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5篇),J Am Chem Soc(2篇),Angew Chem Int Ed 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篇。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发、髓系白血病标志物鉴定领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应用转化4项)。前期研究成果正在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转化研究。主持国自然(3项已结题)和省自然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
付彩云教授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作为领衔人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首届浙江省巾帼科技创新工作室(多肽及蛋白药物研发工作室)。应邀担任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附属肿瘤医院双聘教授。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优秀编委、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审稿人、首届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应邀担任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和Genes Dis杂志编委,Mil Med Res、Cancer Biol Med、J Mol Cell Biol杂志青年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