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新闻信息 · 正文
我院生物资源系韩兵男教授、徐林副教授、陈岑副教授近期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日期:2024-04-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1)韩兵男教授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一种多功能导电有机水凝胶作为柔性传感器用于创伤伤口的同步实时监测和促进愈合过程

近期,我院韩兵男教授团队以丝素纳米纤维(SNFs)、儿茶酚共轭壳聚糖(C-CS)、单宁酸(TA)、MgCl2/CaCl2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在乙二醇(EG)和水(H2O)二元溶剂体系下,合成了一种具有拉伸性、抗冻性、自愈性、抗菌性、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导电C-CST/PMC有机水凝胶。该研究成果将出色的材料特性和生物特性集成到基于ICHs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复杂的生物医学功能,在柔性生物电子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于2024418日被国际化学工程学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5.1DOI: 10.1016/j.cej.2024.151419)在线发表。我院韩兵男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司冉冉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2徐林副教授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建立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的单细胞拉曼光谱识别方法

近期,我院徐林副教授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学伟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崔丽研究员团队开展合作,在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的单细胞拉曼光谱识别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新型的AAPB单细胞拉曼光谱识别与分选方法,即在785 nm波长激发光下,发现AAPB类群和非AAPB类群的拉曼光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AAPB564 cm-1724 cm-1890 cm-1存在拉曼峰,并在1300-1400 cm-1存在明显荧光峰;该方法应用于近海与深远海等海洋环境样品,发现了AAPB疑似新物种,初步提出了AAPB适应深远海环境的遗传机制,为进一步认识AAPB类群的碳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支持。该成果于2024328日发表在国际环境学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我院徐林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IF=11.4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2881

3)陈岑副教授Carbohydrate Polymers创新型抗菌伤口愈合膜,开辟感染性伤口治疗新途径

我院陈岑副教授的研究团队在伤口愈合领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抗菌伤口愈合膜。该研究使用了创新材料Janus型细菌纤维素,并通过聚多巴胺(PDA)连接纳米氧化CuO-NPs)来增强其抗菌性,形成了CuO/PDA/BC复合膜。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亲水性和机械性能,其抗菌效果来源于CuO的持续释放和光热效应。实验显示,该材料在对抗多种常见细菌和加速动物模型中的伤口愈合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IF=11.2, 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4.121923)发表,陈岑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供稿人:生物资源系

 


 Copyright 200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