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天目山野外实习队伍在晨雾未散时便踏入山林,开启动物学实践探索。在湿润的小径上,生物技术专业师生与实践团成员的裤脚已被露水打湿,却挡不住探寻虫鸣的热情。
在行进过程中,鹿启祥老师结合天目山独特生态环境,围绕昆虫类群展开教学。“听!草蝉在左前方鸣叫!”在鹿启祥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立刻分散搜寻。大家拨开芒草,发现有一只体长约 2-3 厘米的草蝉伏在茎秆上。它黑褐色的身体带有浅色斑纹,与枯草完美融合。同学们屏住呼吸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机微距镜头记录下 3 只草蝉的栖息状态,其中一只正用针状口器吸食草茎的画面尤为珍贵。
离开草蝉的栖息地,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一片盛开着各种野花的区域。在这里,几只白色带有黑斑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东方菜粉蝶”!鹿启祥老师介绍道,“它们是鳞翅目粉蝶科的常见种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东方菜粉蝶的生长发育过程,鹿启祥老师带领同学们寻找东方菜粉蝶的卵和幼虫。在一片甘蓝叶背面,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许多淡黄色的卵,呈瓶状,排列整齐。同学们对东方菜粉蝶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用绘图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鹿启祥老师还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现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夕阳西下,余晖为天目山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本次动物野外实习共完成5套昆虫标本,用影像设备记录到包括二尾蛱蝶、碧凤蝶等在内的多种蝴蝶及豆娘的生态影像,还采集到12份幼虫及卵的样本,这些成果让课本上的知识化作了可触可感的自然印记。这次行走在自然间的课堂,不仅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了天目山动物多样性的魅力,更在实习观察中深化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那些在课本上抽象的概念,此刻都化作了林间鲜活的生命印记,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