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正文
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报道我院“科技+”精准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日期:2019-09-17 信息来源: 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 点击数:

916日,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报道了我院“科技+”精准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原文如下:

 

在庆元县贤良镇海拔1000余米的毛竹林下,层层排开的名贵中药材三叶青,像绿色的卧龙盘亘在青山绿水间。“中秋前后,我们要指导农户进行人工干预,让三叶青进入秋冬休眠状态,为来年根茎的成长积蓄能量。”为了攻克高海拔山区发展林下三叶青的技术难题,每到三叶青生产的关键环节,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梁宗锁教授都会亲临基地,现场做技术指导。

 

几年前,这里曾是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而如今却成了一亩荒山“万元钱”的宝地。这得益于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开展的《“科技+”精准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想指引下,该学院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依托学科专业技术平台,发挥学院在人才、科技、智力、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当地需要、发挥当地地理优势,与当地政府、百姓以及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高校与地区的共同发展,进而提升扶贫时效,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并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梁宗锁教授带领团队指导农户种植药材

 

荒地种起药材,科技点石成金

 

台州天台县坦头镇是浙江理工大学的对口扶贫单位,学校除了提供一定的惠民资金帮助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还利用科技优势委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到地方挂职。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杨宗岐博士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挂职担任坦头镇党委副书记,帮助坦头镇科技扶贫改变落后的面貌。

 

快速发展的工业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让坦头镇留下了被污染的空气、水源和荒芜的田地。这让本身研究药用植物学的他觉得有些心痛。“我自己就是研究植物学的,看到这么多的荒地也想利用起来。而且这里不能种大众化的东西,要种些附加值高、有销路的产品。”在对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引进了具有市场前景和医药价值的中药材——三叶青在当地种植。

 

目前,在坦头镇已经种植了五亩三叶青(每亩2万多株),年底前便会完成余下的45亩,明年预计种植50亩,合计到100亩。

 

坦头镇只是浙理工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引进三叶青种植的基地之一。该校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早在两年前就已在余杭溪口镇建立了更大规模的三叶青种植基地,目前已经种植了300多亩,并辐射到天台、龙游、磐安等县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理工大学派出党员技术服务团队在三叶青种苗快速繁育、高效仿生栽培、种子休眠等关键技术上给与了地区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今,各基地选育适合当地的优良种源,全程运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有机栽培,实现品质可控、品种可控、栽培时间可控和产能可控,一举攻克了高海拔山区三叶青两年成材的技术“瓶颈”。

 

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科技扶贫

 

如何利用乡村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好科技扶贫工作,是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开展精准扶贫时最关注的问题。

 

丁宅乡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南部,历来有“江南蚕桑之乡”之称,主要水果为鲜食水果,包括草莓、水蜜桃、猕猴桃和桑果4大采摘水果,品质优异。目前开发四季鲜摘品种,不久的将来丁宅乡会成为季季有鲜果,月月换品种的鲜果品尝采摘和旅游之乡。浙江理工大学党员技术服务团队成员梁宗锁、杨宗岐、孙玉强、郭万里、胡蔚等老师作为技术专家出席“丁宅农科科研试验与推广示范基地”启动仪式,利用丁宅乡丰富的资源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为果农保驾护航。

 

丽水龙泉有百万亩竹林,由于竹林经济效益连年下降,老百姓的收入也随之减少,当地的党员干部心急如焚,到处寻找出路,学院党员技术服务团队得知消息后,立刻与当地联系并实施考察,提出了名贵中药材黄精竹林下种植的方案,并与丽水双枪集团合作建立了示范基地,对农户进行了培训,按照公司资金支持,团队技术扶持,老百姓生产,公司收购药材的模式运作,团队建立的示范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年产值达100多万,既保住了百万亩竹林,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农户们纷纷评价这支优秀的党员队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酷暑严寒,对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指导通俗易懂。目前龙泉县已人力发展黄精的林下种植,其种植开发步入了真正的黄金大道,形成了山上有林地下有“精”的美丽画卷。

  

2016年,学院与丽水龙泉建立国家药用植物优质资源基地

 

利用专业特长 一对一开展服务

 

“扶贫先扶智”,除了帮贫困地区找准资源“痛点”,想出解决方案之外,还需要对贫困地区的人员进行帮扶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和方法,真正走上致富路。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鼓励中青年教师们利用专业特长,对贫困地区一对一开展服务。

 

学院张文平老师挂职于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在浙江理工大学椒江产学研转化中心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联系校企合作课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姜永厚挂职于衢州市常山县百石镇,担任浙江省农村工作指导员,主要从事农村扶贫工作,利用微生物学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农民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杨宗岐老师挂职坦头镇党委副书记,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派驻地天台县坦头镇开展浙江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介绍和联系了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著名医药企业胡庆余堂,帮助企业和地方签订合作经营协议和购销合同。

 

学院党委也与需帮扶的缙云、淳安、龙泉等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了党员示范基地,对农户进行了培训,通过建立的“高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平台模式运作,积极帮助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学院党员教师在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指导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党委的科技服务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与老百姓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真正做大了金山银山,惠及天台、丽水、磐安、庆元等12个县市,建立基地10个,百余家农户脱贫,形成社会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获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和与学院有技术合作的相关企业的高度评价。相信一亩荒山“万元钱 ”不再是理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新闻来源网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tudy_comment_disable=1&art_id=2039400884863745507&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学工办:王瑶瑶

 


 Copyright 200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