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7月9日,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全体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的带领下赴天目山开展了为期7天的《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并获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共采集和鉴定天目山植物标本200余种,昆虫40余种、大型菌类30余种,学习了植物群落的基本调查和群落生态学的数据分析处理,了解亚热带森林生物群落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野外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和同学们密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克服野外及暴雨天气等种种困难,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考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7月9日下午实习师生乘车安全返校,实习圆满结束。
7月14日,学院在226会议室召开了《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总结会,梁宗锁院长、盛清副院长等与实习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教学秘书陈琴参加了座谈。梁宗锁院长做了重要讲话,指出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掌握野外调查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野外实习不仅仅是一门课,一个过程,而是要利用野外实习机会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野外调查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实习内容上要大胆改革和创新,突破传统野外实习的方法和内容;在实习方式也要勇于尝试,以实习小组或课题小组进行实习;要对实习路线认真调研,科学布局;对野外实习指导书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在实习考核方式上要进行改革和优化,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今后要加强野外实习体系建设,尤其是野外实习的安全管理队伍和后勤团队的建设。
会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及生态学实习指导教师都分别交流了相关课程的实习情况以及实习过程需要改进和提升之处。实习指导教师一致认为,经过了三轮野外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内容和过程都具有了更为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积累了指导野外实习的诸多宝贵经验,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实习教学效果。座谈中,大家也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实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和压力大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可行的举措等。各位实习带队老师也都做了发言,反映了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少数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安全管理有待加强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盛清副院长指出,《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重视和强化学生实习前的预习环节,针对实习前的预习进行测试同时纳入最终考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最后,盛清副院长还对下一届的野外实习做了必要的部署。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以“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发展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院自从2014年开设《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实践课程以来,已有2013级、2014级和2015级三届371名本科生暑期赴杭州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对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习活动也扩大了学院的积极影响,今年包括建工学院生态学学科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实习,得到参加师生的广泛好评。
撰稿人: 生物技术系 杨宗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