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内部网   |  返回旧版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本科生教育

转发教务处关于开展2020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和汇编工作的通知

发表于:2021-04-02  浏览人数:

各位老师:

     教务处已经下达了《关于开展2020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和汇编工作的通知》(教务〔2021〕2 号),具体通知请见下文。

1.请各位老师4月6日前到各系确认下教学大纲修(制)订的执笔人和审核人。各系联系人:

生物技术系系主任:金伟波;副主任:何秋伶18668107267,qlhe@zstu.edu.cn。

生物制药系系主任:吕正兵;副主任:陈贵钱18358135589, gqchen@zstu.edu.cn;

海洋生物资源系系主任:韩兵男;副主任:潘建义13757134315,panjy@zstu.edu.cn.

 全校性通识选修课联系人陈琴 13732267276,86843564,cq87654@163.com。

说明:各专业和通识选修课已经汇总在附件7(学院所属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落实情况汇总表)中。

2.各课程教学大纲的执笔人撰写完成,课程审核人审核后,于4月20日前分别提交到各系、陈琴。

3.修(制)订要求,具体见下面通知。课程教学大纲应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全院课程要求100%覆盖。

4.请各位老师务必按照最新格式要求修(制)订,见附件1和2。

 

 

关于开展2020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

和汇编工作的通知

(教务〔2021〕2 号)

各学院(部):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评价、教材编写选用的主要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部署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保障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推动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2020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和汇编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创意、创业人才。

二、修(制)订范围

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全校所有专业(含专业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及专业教育课程。

三、修(制)订要求

1. 课程教学大纲应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梳理各学科专业的价值引领元素,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研讨等各个环节。

2. 课程教学大纲应符合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贯彻落实我校“三创”人才的培养要求,突出学生专业基础、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科专业、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以及学生发展需求。

3.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要参照课程适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要求,课程目标必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对应,通过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及评估标尺,合理评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达到所设计的学习目标程度。

4. 课程教学大纲设计要符合一流课程“两性一度”要求。既要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以及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

5. 课程教学大纲应明确考核相关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教学过程考核,逐步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表现和能力提高的评价比重,降低期末考试环节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课程考核要有挑战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评价。

6.实验实践类课程应优化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教学内容的比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验内容设计原则上要体现可行性、绿色化的要求。

7. 课程教材要注重优秀教材的选用,优先选用近期出版的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以及学校自编的特色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凡是有对应“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开设课程,必须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应尽量详细(如学习指导、习题集、网络资源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8. 课程教学大纲须使用统一模板(见附件1)。大纲中学术用语要规范,文字严谨,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术语或定义。

四、修(制)订工作的组织与落实

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工作由各学院(部)具体负责组织落实

1.各学院(部)要成立课程教学大纲编审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一般由教学负责人担任,负责指导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组织落实和审核,并提请本单位的教学委员会审定。

2.教学大纲按专业编制。大纲编写要充分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各系(室或所)负责人或各专业负责人组织具体修(制)订工作,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执笔,尤其是国家级省级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应主动承担任务。审稿人和执笔人不能为同一人。

3.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通识课程、跨学院课程的教学大纲由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学院(部)负责修(制)订。其中附件3中的全校性通识课程由开课学院汇总,教务处统一汇编成册,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中可不再列入。其它通识课程、跨学院课程由课程所在专业的学院向开课学院发出修订函(见附件4),由开课学院根据开课专业的要求负责修(制)订,并返回课程所在专业的学院统一汇总并编印成册。各专业(尤其是要开展专业认证的专业)若对通识课程、跨学院课程有特殊要求的,应主动与开课学院商讨,提出具体要求,并编入本专业合订本

4.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积极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由系(室或所负责人对所在系(室或所)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核后,上报本单位课程教学大纲编审委员会审核(附件5)。

5.各学院(部)教学委员会负责本单位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审定。有条件的学院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审议

五、格式要求

1.纸张: A4,纵向,左侧装订。页边距:总体上下左右约2.5厘米。

2.汇编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封面、编审委员会名单、前言、目录

第二部分为大纲主体内容。详细格式见附件6。

1)封面内容统一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落款为“×××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教务处,二〇二一年五月”。

2)前言部分全校统一,由教务处提供。

3)目录部分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顺序依次排列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目录采用自动生成的方式,“目录”两字用宋体二号,其他用宋体五号,行间距用1.5倍。第一门课程教学大纲开始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用1、2、3、……)。

4)大纲主体内容参照模板及格式要求(附件1-2)进行编排,每个大纲结束后插入分页符,确保每门课程教学大纲另起一页。

3.鉴于规范性考虑,教学大纲的格式应尽量与附件提供的参考格式相统一;由于专业认证、课程性质特殊等原因,有关学院(部)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或课程特点,对提供的格式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但必须保持基本框架结构且同一专业格式统一

六.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间安排

1发文之日至2021年4月8日

各学院(部)成立机构,布置课程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系(室或所)等基层教学组织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认真组织相关教师研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统一思想,明确撰写要求、人员和完成时间。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明确学院(部)应修(制)订教学大纲的课程,并确定修(制)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执笔人和审稿人。

2021年4月8日前将学院(部)所属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落实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件7)电子稿和书面稿各一份报教务处

2.2021年5月10日前:系(室或所)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审核,教师根据审核意见修改教学大纲。

3.2021年5月20日前:学院(部)完成所属课程教学大纲的审定,反馈修改意见。

4.2021年5月31日前:学院(部)完成所属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及汇总工作,其中全校性通识课程电子稿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后统一汇编成册。同时将浙江理工大学教学大纲审核意见汇总表书面稿一份报教务处

5.2021年6月10日前:学院(部)完成所属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和校对。将编排和校对好的分专业教学大纲电子稿(文件名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命名)发到guoxianxian@zstu.edu.cn邮箱。

6.2021年6月20日前:完成汇总印制及上网。

望各学院(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研讨和编写,做好本单位开课课程、为其他单位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制)订。专业所在学院与开课学院(部)要加强沟通和协商,按时保质完成教学大纲的修(制)订工作。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与格式

2. 课程英文教学大纲格式

4.浙江理工大学本科专业跨学院开设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函

5. 浙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审核意见汇总表

6.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格式

7.学院所属课程教学大纲修(制)订落实情况汇总表

                                      教 务 处

              2021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