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6日,在孔祥东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与材纺学院生物高分子实验室师生一行7人抵达青岛,参加第十二届国际先进材料大会。在所见所闻中,我们感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谦虚与自信,尤其是他们流利的英语报告和高尚的品格,让我们在四天的会议中感触颇深,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做好科研是一项费心费脑的工作,在与参会优秀科学家的交流中,体会到要想取得优异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总结有三点:(1)他们在指导研究生时,经常亲自参与科研实验,这样他们便能清楚的了解实验哪些环节容易出错,从而能更好的指导学生;(2)英语基础要扎实,他们坚持每天看新文献,从文献中找出新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研究特长,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坚持看文献还能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周围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向,及时调整自身的科研速度和方向;(3)参加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非常必要,因为即使是查阅的最新文献,往往也是他们在一年之前甚至更早的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才能真正了解周围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
2.优秀科学家往往具有高尚的品格。我们在开会中体会到,许多科学家不仅有优秀的科研成果,还具有高尚的品格。不论来你来自哪里,那个学校,他们都一样平易近人。当你提出问题或意见时,他们都会非常谦虚的听取,并鼓励周围人多提建议,他们不会因为走得远,而忘记了出发点,他们是真正的学者。这让我们明白以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首先都要铭记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3.英语非常重要,一定要学好英语。要做好科研,良好的英语水平是基础,许多科学家科研出色,英语娴熟。印象最深的是四川大学罗奎副教授,他在报告中由于时间限制,在最后语速惊人,可能只有英语纯熟的听众才能跟的上。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自身英语与他的差距,更认识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和掌握英语,尤其是听说和书写能力方面。在会后的交流中,得知罗老师在国外工作多年,他鼓励我们如果有机会尽可能去英语国家攻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工作,那样既能更方便了解国际同行的研究动向,又能彻底提高英语水平,对今后科学研究帮助巨大。
4.我们要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在与四川大学几位老师的交流中得知,他们虽然拥有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但在开展动物实验的设备方面,他们却稍逊色于我们。在会中,许多老师知道我们是在读硕士时都很惊讶,因为他们讲博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国际会议,我们在感到幸运的同时也倍感压力。然而,在听完多场报告后,我们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却充满了自信,我们的研究丝毫不逊于名校的博士研究生,报告受到广泛好评,论文也被授予会议“最佳论文奖”。在会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的研究结果再一次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及鼓励,这给予我们极大的科研动力与信心。
5.科研仪器高速发展。本次大会设有仪器展览活动,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其中跟我们自身研究最相关的科研仪器是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这次参展商展的SEM,如果不了解,从外型上你可能以为它只是台式电脑的主机;而展出的TEM,其体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仿,仅为传统电镜的1/10,而价格仅是传统电镜的1/3, 它最大的优点是观测生物样品时无需染色,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在展览会上,诸如此类先进的科研仪器不胜枚举,这既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也让我们感受到先进仪器带给科研的便利及其重要性,它们在保证科研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大幅缩短研究周期。
总结这次会议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参加这次会议,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会正确定位自己,明确奋斗目标。我们当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坦然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赵瑞波 韩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