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建设 >> 师资队伍 >> 特殊人才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正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梁宗锁(钱江学者)

发表于:2018-02-02浏览人数:

梁宗锁

   别:男

出生年月:1965 8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组 生态学与植物学

办公室:6#231

   话:0571-86843301  

电子邮件:liangzs@ms.iswc.ac.cn

个人简况

梁宗锁同志,系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入选科技部“中国火炬创业导师”称号

教学工作方面主讲本科《药学基础与前沿《植物生理学》、《生物技术导论》和生命科学学科导论》课程和研究生《现代生态学研究》等多门课程

在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方面,主要从事植物水分与抗旱生理学机理研究与评价数据库建设、根源信号传输理论与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以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变化的代谢途径和环境因子调节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自2011年9月调入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Plos one》、《Plant cell report》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分别与浙江永康康美恋园公司、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西安安得药业有限公司、镇坪逢春林麝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宝鸡逢春秦岭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项目6项,项目经费达到210万元向丽水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丽水生物产业优质专用原料基地的建议。获得了浙江省科技成果奖1项。2013年任浙江理工大学第二批校级创新团队——“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团队负责人。兼任多个重要学术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2011年获得浙江省植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为浙江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 浙江省生物学重中之重学科负责人。担任学院院长,全面主持生命科学学院战略规划制定及学院的各项改革。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 1982.9-1986.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学专业 本科

2. 1986.9-198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生理生化专业 硕士

3. 1995.9-199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学 博士

4. 1989.9-1992.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讲师

5. 1993.1-20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副教授

6. 2000.7-2011.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博导

7. 2011.9-至今    浙江理工大学 教授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1. 陕西省植物学会                    副理事长

2.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理事

3. 植物生理学报                      编委

4. 天津天士力集团现代中药研究院      顾问

5. 陕西省人民政府                    顾问

6. 铜川市、隆德市顾问组              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

1.植物水分与抗旱生理学机理研究与评价数据库建设: 具有20多年的积累,对作物、黄土高原造林树种、常绿树种和乡土树草种等112种植物进行了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植物抗旱性与耗水特性评价方法。

2.根源信号传输理论与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创造性的把作物根信号传递与气孔调节机制、根区土壤湿润方式、根系水分传导变化、土壤—植物—大气连统体水分关系与调节、节水灌溉技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发展了水分胁迫下根源信号调控气孔行为的理论体系建立。

3.药用植物学研究:是我国较早研究植物微量成分指纹图谱与解析的团队,对植物有效成分变化的代谢途径和环境因子调节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了20种大宗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技术服务20个基地80余万亩,通过国家GAP认证2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个,编制SOP20个,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

获奖与荣誉

1. 2006年,“缺水环境下造林苗木生根萌芽机理与造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

科学技术二等奖;

2. 2008年,“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3. 2012年,“氮钾甜菜碱提高玉米抗旱性的机理研究和抗旱型叶面肥开发与示范”项

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4. 2005年,“创建产学研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培养”项目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5. 2009年,“农林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项目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教学项目

1.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丹参生产精准管理与远程信息控制试验与示范,2008-2010

(2007BAD79B06)

2.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酸枣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新产品开发,2007-201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植被演替过程的水分平衡与调控机理2004.1—2006.129030200540万元

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黄土高原人工草地建设试验与示范2007-2010145

       5. 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黄土高原人工林建设抗旱造林推广项目,2005-2007 2005-6340万元

6.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的影响2009-2011,110万元

7. 正在进行的玄参、黄连、黄精、半夏,板蓝根,大青叶,天麻,猪苓,绞股蓝,杜仲,等中药材项目,标注方式: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8. 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编号:(2008BAD98B00子课题:秦巴山区坡耕地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2008BAD98B082009-201060万元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课题名称:中药材种子种苗和种植(养殖)标准平台, 课题编号:2013ZX09308-002   子课题名称: 杜仲种子质量标准和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研究

10. 农业部重大公益项目:DUS测试品种信息DNA测试技术,200903008-11

11. 陕西省13115重大专项:秦巴山区猪苓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0万元 2010ZDKG-1092010-2012

12. 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点博导基金:丹参花色素形成的分子机理研,12万元,201102041100282012--2014

13. 2013年度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黄精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2013-2015 121万元

14. 横向科研项目:麝规范化养殖技术与麝香质量标准研究,18万元,2012-2014

15. 横向科研项目:黄连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60万元, 2012-2014

16. 横向科研项目: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的定向生物合成及其分子生物学调节机理,22.4万元2013

专著论文 ( 的为通讯作者)

1.Zaibiao Zhu, Zongsuo Liang, Ruilian Han. Saikosaponin accumulation and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in drought-stressed Bupleurum chinense DC. Plant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66 (2009) 326–333.

2. Y.H. Liu, Z.S. Liang, B. Chen, D.F. Yang, J.L. Liu. Elicitation of alkaloids in in vitro PLB (protocorm-like body) cultures of Pinellia ternata.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46 (2010) 28-31.

3.J. Dong, G.W. Wan, Z.S. Liang. Accumulation of salicylic acid induced phenolic compounds and raised activit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c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cell cultures.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48 (2010) 99–104.

4. Y.F. Sun, Z.S. Liang, C.J. Shan, H. Viernstein, F. Unge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s in 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 F. Chou fruits based on geographical origin by TOPSIS method. Food Chemistry, 124 (2011) 1612–1619.

5. C.G. Shan, Z.S. Liang, Y.F. Sun, W.F. Hao, R.L. Han. The protein kinase MEK1/2 participa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content by jasmonic acid in Agropyron cristatum leave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8 (2011) 514–518.

6. D.F. Yang, D.F. Sheng, Q.M. Duan, X. Liang, Z.S. Liang, Y. Liu. PEG and ABA Trigger the Burs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o Increase Tanshinone Produc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31 (2012) 579–587.

7. Z.S. Liang, D.F. Yang, X. Liang ,Y.J. Zhang, Y. Liu, F.H. Liu.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methyl jasmonate and nitric oxide-induced tanshinone produc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Plant cell reports, 31 (2012)873–883.

8. D.F. Yang, P.D. Ma, X. Liang, Z. Wei, Z.S. Liang, Y. Liu, F.H. Liu. PEG and ABA trigger methyl jasmonate accumulation to induce the MEP pathway and increase tanshinone production in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Physiologia Plantarum, 146(2012)173-183.

9. D.F. Yang, X.H. Du, X. Liang, R.L. Han, Z.S. Liang, Y. Liu, F.H. Liu, J.J. Zhao. Different Roles of the Mevalonate and 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 Pathways in Cell Growth and Tanshinone Produ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Hairy Roots. PLoS One, 7(2012) e29678.

10. D.F. Yang, P.D. Ma, X. Liang, Z.S. Liang, M.X. Zhang, S. Shen, H.Y. Liu, Y. Liu. Metabolic Profiles and cDNA-AFLP Analysi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Salvia castanea Diel f. tomentosa Stib. PLoS One, 7(2012) e46797.

11. Z.S. Liang, Y.N. Ma, T. Xu, B.M. Cui, Y. Liu, Z.X. Guo, D.F. Yang. Effects of Abscisic Acid, Gibberellin, Ethylen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Produc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iry Roots.PLoS One, 8(2013) e72806.

12. 2007年,《药用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主编.

13. 2008年,《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主编.

14. 2008年,《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副主编.

15. 2008年,《黄土高原树木水分生理生态学特征》,中国林业出版社,主编.

16. 2011年,《杜仲丰产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主编.

其他

2011年,获授权专利《一种丹酚酸B的超声波提取方法.